轉發某論壇上 一篇關于燒結磚 傳熱系數的帖子 大家怎么看
2017-01-15 by:CAE仿真在線 來源:互聯網
再次申明:以下紅字內容為轉發,供大家研討:1樓(樓主):各位論壇的朋友有沒有在做燒結多孔磚(砌塊)或者燒結空心磚(砌塊)的傳熱系數檢測的?
我做出來的結果240mm厚的磚,傳熱一般在1.6到2.0之間,換算成當量導熱的話一般在0.45到0.6之間;
200mm后的磚,傳熱一般在1.8到2.2之間,換算成當量的話也在0.45到0.6這樣的范圍;
但是當地某著名大學下設實驗室差不多的磚(當然不是同一批),做出來的結果傳熱系數只有1.0-1.2,換算成當量只有0.3-0.36,最小的我見過只 有0.27的。就因為他們是知名大學教授負責的實驗室,主管部門就認為他們的結果是對的,然后地標制定的自保溫燒結磚當量導熱系數要求小于等于0.28。
我個人覺得孔洞中不添加eps、膨脹珍珠巖等保溫材料的情況下,僅僅靠裸磚的孔洞孔型調整不可能做到的,當量導熱系數出這么小的檢測報告就是為了外墻外保 溫可以不做或者少做,減少建設成本。當然我沒有絕對的證據去說他們有利益糾葛,但是從純學術來說,夏熱冬冷地區熱工要求等標準上明明寫著多孔磚參考導熱系 數0.58,這與我試驗結果是吻合的,當然有些企業通過加入成孔材料,將當量導熱系數降到0.4多點,我覺得還正常。但是向這種0.3左右的測試報告,我 真的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想問問各位同行,燒結磚的傳熱系數檢測結果一般在什么范圍?希望不吝賜教!
2樓(其他人):個人覺得那個學校實驗室做的結果不準,燒結磚K值大約在2.0左右,當量導熱系數我做過0.44還有0.56的。
3樓(樓主):恩,240的多孔磚我這里做的結果普遍越微小于2.0,因為我們單位本身也是有科研背景的,所以與部分企業有合作研發,但是再怎么設計孔型,在自然條件下 養護出來的墻(指燒結磚+砂漿抹面)當量導熱都很難小于0.36,本人認為盡管13475沒有規定養護的方法,但是測試環境應該模擬實際使用環境,尤其在 南方地區,氣候潮濕,而含水率對導熱系數有明顯的實質影響,所以為了測試結果對工程設計有實際指導意義,那么應該在自然條件下養護,達到與自然條件的溫度 濕度平衡為宜。
另外我還有一個疑問,對于研究領域有很多用Fluent等計算機模擬軟件模擬傳熱測試實驗的,他們通常模擬測試不同孔型孔結構的燒結制品,我看了好幾篇正 式發表的文章,當量的模擬結果都在0.2-0.3之間,因為本人沒有做過相關的計算機模擬測試,只是憑借本科學習過程中對其測試的理論基礎還是有一點點了 解,我想問的是他們對孔洞內空氣層定義為平流層是否對測試結果有巨大影響,少數孔洞結構的不規則引起的孔洞內紊流是否對這個模擬測試結果有推到性的影響? 還請熟悉該領域的專家不吝賜教!
目前為止,還是我之前的觀點,實際的測試情況下,本人3年來做過近百組的傳熱測試,至今沒有做到過當量導熱0.3以下的非復合燒結磚。
拋磚引玉,還請各位多多發表看法!
個人是同意作者的部分觀點,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現在市場上很多燒結制品企業盲目追求跟加氣企業比拼保溫性能,甚至出現了脫離科學實際的結果。別的我不多說,我就說一個例子,普通砂漿砌筑的15mm灰縫的b07蒸壓加氣塊墻體理論(與實際值吻合)為0.28。又因為燒結多孔(空心)磚為非勻質材料,測(當量)導熱只能通過傳熱測試換算,不存在直接測試材料導熱的辦法,這個勢必有其中砂漿砌筑、自然平衡含水率的因素,那么各位覺得燒結磚墻體與其比較孰優孰劣?
開放分享:優質有限元技術文章,助你自學成才
相關標簽搜索:轉發某論壇上 一篇關于燒結磚 傳熱系數的帖子 大家怎么看 Fluent培訓 Fluent流體培訓 Fluent軟件培訓 fluent技術教程 fluent在線視頻教程 fluent資料下載 fluent分析理論 fluent化學反應 fluent軟件下載 UDF編程代做 Fluent、CFX流體分析 HFSS電磁分析
編輯